当前位置:唯泰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疗法后实现了自主行走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首位接受GCP级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沈女士,在手术后一个月已经可以自主行走了!这标志着我国在干细胞疗法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老龄化背景下的“隐形杀手”

 

 

帕金森病常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因为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会逐渐退化、死亡,导致运动能力逐步丧失,最终可能全身僵硬、生活无法自理。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为300万,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7%。每年还有将近10万新增病例。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预计到2030年,患者数量将突破500万。

 

 

 

目前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补充多巴胺,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常会出现“开关现象”(药效忽高忽低)、异动症等副作用,许多患者因此陷入“药效下降—剂量增加—并发症加重”的恶性循环。

 

而干细胞疗法的出现,或许能打破这个困局,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新的转机。

 

 

14年抗病之路迎来曙光

 

 

66岁的沈女士,已经与帕金森病抗争了整整14年。从早期服用单一药物到后来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到严重的副作用干扰了她的生活——震颤、僵硬、失眠日复一日地折磨着她。在绝望之际,她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接受了前沿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症状才得到完全缓解。

 

图片

 

恰逢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前夕,沈女士日前现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普活动现场,面向公众分享其阶段性康复体验。

 

“醒来之后我就能在床上活动,第二天就下床走了。”沈女士在分享经历时说道,“接受干细胞治疗之后,我的睡眠质量提升了不少,很快就能入睡,而且能一觉睡到六小时。之前僵硬的手脚现在也灵活多了,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一点点进步。虽然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种‘一天比一天好’的感觉真的让我特别有信心。”

 

 

为未来的健康“存一份希望”

 

 

干细胞技术被认为具有更为持久治疗的可能性,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由于其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旁分泌及免疫调节等功能,可以分化成不同来源的组织,补充损伤及老化的组织细胞。

 

 

其中有研究发现,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逐渐应用于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定向迁移到病变部位,表达替代缺损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使其发挥正常的细胞功能,从而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病症。

 

 

 

 

 

 

五大核心优势!

 

 

 

请向右滑动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作健康科普参考,不涉及商业宣传,不构成任何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4-30 15:57:42  【打印此页】  【关闭
Copyright © 2017 www.vtlif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东唯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2022117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