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不是“大号感冒”,而是“小艾滋”!
新冠病毒(SARS-CoV-2)不是“大号感冒”,而是“小艾滋”。
1. 新冠肺炎(COVID-19)并非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一种血管疾病,主要参与下调ACE-2( Circ Res. 2021 Apr 30;128(9):1323-1326. )。
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出,新冠患者相对普通人出现中风、血栓、以及其他各种心血管类疾病的概率大幅增加。
英国医学期刊BMJ的一项研究指出,新冠住院患者(在住院的8个月内)面临重大心血管问题的风险是未受感染的人的3倍左右。
2022年8月16日,JAMA发表了美国宾大医学院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新冠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流感住院患者高60%-89%(JAMA. 2022 Aug 16;328(7):637-651.)。
2. 相比于肺部,病毒更喜欢大脑里的“生活环境”。
新冠病毒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而药物(包括辉瑞Paxlovid)却不能。因此,新冠病毒能够攻进大脑里。这也可能是使用药物后依然“复阳”的原因。
3.中枢系统被损害
新冠病毒会杀死脑部的内皮细胞,导致大脑血管受损,从而损害认知功能。(Al-Aly教授团队的研究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症的长期神经系统不良结局》)
新冠病毒对大脑具有“破坏行为”,不仅存在于住院的重症病患中,在未住院的轻症患者中也依然存在,可以导致轻症患者与嗅觉、记忆等相关的大脑区域发生退行性变化。(Nature. 2022 Apr;604(7907):697-707.)。作者牛津大学神经学副教授Gwenaëlle Douaud表示:正常大脑每年一般正常会减少0.2%到0.3%的灰质,新冠患者的灰质损失相比未感染者多出了0.2%至2%。相当于一次新冠感染会导致大脑老了1-10岁。
4.损害免疫系统
Mayo Clinic一份报告指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是一种似乎与COVID-19相关的严重疾病。多数儿童只有轻症,如果发展成 MIS-C,某些器官和组织(例如心、肺、血管、肾脏、消化系统、大脑、皮肤或眼睛)会出现严重情况。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持续24小时或更长、呕吐、腹泻、胃痛、皮疹、感觉异常疲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红眼、嘴唇舌头手脚发红或肿胀、头痛、头晕、淋巴结肿大,等。
新冠疾病与其称为“大号流感”,不如称为“小号艾滋”。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所谓的“新冠特效药”,原本都是治艾滋病的药,包括瑞德西韦,利托那韦(辉瑞口服液Paxlovid前身),还有国产待批的vv116(基于瑞德西韦),阿兹夫定(本来就是抗艾药)等。
80%的受试者重复感染新冠后,新冠后遗症的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另有10%受试者重复感染后症状反而缓解;85%的受试者重复感染新冠后,以往的新冠后遗症症状会复发,又或者冒出新症状如果受试者是在后遗症症状消失后再度感染,那么出现后遗症复发的概率是60%。
反复感染导致的免疫衰竭确实有可能是新冠后遗症长期化的罪魁祸首。(犹他大学《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显示 IL-8 和 γ 干扰素在 Long-COVID 中存在缺陷》)
截至目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依然有限,且效果不尽人意,该领域的新药研发又屡屡受挫,如何有效修复神经功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而干细胞有效修复神经的作用,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打开了新格局。
干细胞被定义为能够自我更新并向多种细胞分化的一类细胞。用于相关研究的干细胞种类主要有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且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伦理道德争议小等优点,成为修复神经功能的优势细胞。
干细胞治疗的可能机制:
①分化再生代替
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替代受损细胞,再建神经环路。
②神经因子保护
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谷氨酸导致损伤的神经元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与其分泌且高水平表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密切相关。
③建立脑内微循环
干细胞增殖并增补内皮祖细胞,可以直接参与形成及修复损伤神经血管,从而保证损伤的神经组织细胞的血液供应。
④促进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
干细胞分泌因子诱导受损神经组织周围内源性的神经干/祖细胞生长、增殖,替代复建神经通路。
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领域学者开展了干细胞修复神经功能的体内外实验,以期通过研究其作用机制来增加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研究的进展,干细胞将为神经系统性疾病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