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丨干细胞让“心病”不再难治!
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3.3亿
心脏疾病不容忽视
2022年9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万众一心”,意在倡导公众更主动、更用心地关注、传播和实践心脏健康理念。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根据2022年6月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在我国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CVD)。
报告显示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传统方法干预
心脏疾病效果欠佳
心脏疾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治疗心脏病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的效果有待增强,外科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创面大,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相比之下,介入治疗为微创手术,但也伴随着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方法都无法对已经坏死的心肌产生治疗作用。
心肌细胞作为永久细胞,一旦损伤后将永久缺失,损伤心肌由瘢痕取代,伴随出现心力衰退、恶性心律失常等影响心脏功能。
尽管溶栓等药物治疗、支架的植入和心脏移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前两种方法并不能有效治疗所有心脏疾病或改善预后,而心脏移植还会有排斥反应的风险。
有研究指出,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定向分化成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将其移植至缺血坏死的心肌区域,可通过肌电耦连和旁分泌作用,使心肌收缩增强、血管再生、心肌再生,从而改善心功能,因此干细胞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
临床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临床研究项目正在开展中。截止2022年9月21日,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有关干细胞与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项目达267项。
干细胞与先天性心脏病
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中心莫特儿童医院宣布开展干细胞治疗单心室心脏病婴儿的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的研究,重点是关注患有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儿童。受试者被随机选入干细胞组或对照组。干细胞治疗组接受自体干细胞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最后比较接受干细胞治疗和不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者的结果。
该医院的先天性心脏中心联合主任Richard G. Ohye博士说:“研究表明,干细胞疗法可能有潜力加强和改善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儿的心脏功能。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为干细胞再生医学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更多的证据。
干细胞与心衰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高患病率和病死率的流行病学特点。目前HF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有心脏移植、左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及细胞治疗等。近年来,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内的多种细胞疗法在修复受损心肌、改善心功能方面表现优良。早在2014年,北京卫视就曾报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衰中国区三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而在2022年4期的《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也发表一篇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心力衰竭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献,就目前应用该种干细胞治疗HF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其中,文中提到其中1例国内早期针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3例缺血性心肌病所致HF患者(EF<40%)接受静脉输注hUC-MSCs,随访期间未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移植3个月后,2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个月后LVEF的提升效果依旧显著;1 例患者在观察期内LVEF缓慢下降。
12个月后3例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试验(6MWD)距离也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事件期间发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静脉输注hUC-MSCs治疗心衰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提升的有效性。
以上临床实验研究展现了干细胞用于心脏疾病的巨大潜力。相信通过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心脏疾病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