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克星”干细胞能否解决可怕的中风后遗症?
中风二字耳熟能详,却又触目惊心。你可能不知道,平均16秒就有1个中国人死于中风。
脑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迅速、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我国脑中风发病率逐年递增,每年罹患脑中风病的人数多达 200 万。
脑中风可导致众多严重的临床症状,如突然昏倒意识不清、面部扭曲口眼歪斜、口齿不清表达费力、半身不遂行动障碍等。
脑中风最初是血液不能顺利进入大脑,从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
脑血管堵塞、脑出血都是脑中风典型症状。此外,脆弱的神经细胞的生存也遭遇威胁,神经细胞生理功能改变或丧失,部分神经细胞死去,神经网络传递受阻,严重的缺血缺氧还可以导致神经阻断。
目前,对于脑中风的治疗有静脉注射溶栓剂、西药、中药、针灸和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段,但由于神经元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所以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
干细胞疗法:脑中风的“克星”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同时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多种特异功能的细胞因子分泌,对细胞所处微环境进行改善,对抗或调节细胞凋亡等作用。
神经细胞及神经网络的损伤自然情况下被视为不可逆性损伤,加之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无法对损伤的神经细胞进行替代、补充。
这是脑中风一旦患病,后遗症严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干细胞疗法依靠细胞替代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量两个主要思路对脑中风进行治疗。
细胞替代/移植
假设脑中风是一场发生在人脑中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有的细胞不幸殒命“战死(坏死) ”,有的细胞成了“残兵( 受损) ”,他们都不能再坚守岗位发挥本职作用。
而细胞替代/移植即利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人工诱导产生新的“兵源(新细胞) ”,替代残兵补上空缺,为战役增加助力,以期能战胜疾病,已在多个实验证明干细胞可发挥此作用,且部分已有临床尝试。
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① 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入体内的神经干细胞会向受损区域迁移、分化,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于神经元细胞体,促进神经反射活动的恢复,如学习、记忆等功能恢复;
② 降低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表达。目前已明确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主要为 Nogo-A、MAG、OMgp,已有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抑制 Nogo-A 抑制因子表达、脑出血后损伤部位表达增多的 OMgp、MAG 也可在移植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得到下调;
③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3) 是一种能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酶,可用来评估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干细胞移植可降低caspase-3 的表达,由此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案例回顾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报道了干细胞治疗中风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表明干细胞是中风疾病中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案。
2012年
解放军第 303 医院干细胞中心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新生儿脐带)治疗老年中风患者 60 例,疗效满意:两组患者治疗前ESS评分、BI评分、FuglMeye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半年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201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的盖里.斯坦伯格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试验,18名脑卒中患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后运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恢复。
Sonia Olea Coontz是此次临床试验的患者之一,在通过干细胞注入大脑的治疗后,她的四肢开始恢复知觉
2018年
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在完成了一次常规训练之后,患上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所幸在干细胞疗法的帮助下,目前约翰逊正处于全面的恢复中。
2019年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蒙纳士医疗中心公布了一则胎盘干细胞治疗脑中风的案例。一名67岁的患者在他中风24小时内进行了胎盘羊膜干细胞的注射治疗,在治疗后的一天内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上肢无力及言语障碍变为可以控制自己的双手。
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于2018年资助了《神经干细胞脑内精准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将在北京协和医院、海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等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越来越来的案例告诉我们干细胞治疗脑中风前景可期,期待再生医学的进步帮助更多患者与家庭。
干细胞疗法:脑中风的“克星”
细胞替代/移植
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案例回顾
2012年
2016年
2018年
2019年